九州旅游网
136+83770180
    • 网站首页
    • 旅游新闻
    • 九州风光
    • 国内美景
    • 区域风景
    • 航拍中国
    • 旅游路途
    • 酒店民宿
    • 自驾旅游
    旅游问答
预订电话 136+83770180(周一至周五 9:00-24:00 周六 9:00-20:00)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首页 > 旅游新闻 > 评说旅游 >

从小红书道歉到景点滤镜,该如何看待景点打卡


发布时间:2021-10-18来源:未知 作者:李华 点击:次
网上已有不少网友对“滤镜景点”的吐槽:明明是对照小红书上漂亮图片专程去打卡,结果发现现实跟照片相距甚远。

10月17日下午,小红书APP一则“坚持真诚分享,坚信普通人帮助普通人”的文章广受关注,文中对因“过度美化笔记”,实地探访发现较大落差、产生“被欺骗感觉”的用户表示“真诚道歉”。

然而随着“小红书对滤镜景点道歉”冲上微博热搜,一些网友却自发为小红书“喊冤”,认为用户自发上传的内容有其独特的视角,且平台没有将之作为权威的旅行打卡指南。

“小红书道歉背后,其实是随着‘网络分享’日益成为‘网红经济’后,过多利益因素混杂带来的问题。”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对各类平台的广告、营销、打卡等行为,应逐步建立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新定义,同时平台应引入大数据服务,便于更多用户更客观看待这些“网红”打卡处。

“滤镜景点”背后仍是信息缺失

在小红书发文之前,网上已有不少网友对“滤镜景点”的吐槽:明明是对照小红书上漂亮图片专程去打卡,结果发现现实跟照片相距甚远。

例如其中在网上被人吐槽较多的“三亚清水湾蓝房子”,在一些网友的分享笔记中是海边礁石上一处外立面被涂成蓝色的小房子,并称“随手一拍就是一张韩剧海报”;然而因为这些照片而专程赶到当地的一些人却发现,这就是海边一间废弃的小屋,旁边杂草丛生。

© 由 解放日报 提供

而此前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中国小镰仓”,其中不少素材就来自小红书。比如北京的“中国小镰仓”,有网友实地探访发现就是个极其普通的路口;还有温州的“小镰仓”,背景的“海”竟然是当地的防汛大楼。

© 由 解放日报 提供

“过去我出门做旅游做攻略,要查不少资料甚至是买杂志买书,找当地朋友咨询了解,现在大家习惯在几个论坛和APP找现成的信息。”喜欢旅游的市民伍晴翊曾在市面上流行的几个生活服务类APP上搜索信息,发现大量都是雷同的:“年轻人嘲笑老年人跟团去景点,但年轻人自己其实也陷入‘跟网红打卡’的迷思中。”

从事旅游的洪先生则认为,网络平台的“打卡”信息消解了过去的权威评比,大数据的算法让这类信息聚合井喷:“比如我搜索某个城市,点进一个网红景点,平台会源源不断地推送这个对方的各种内容或性质相似的地点,让人产生‘这就是值得去的地方’的错觉。”而他判断这些地方是否值得去的方法是“找差评”:“好评可能千篇一律,差评一定有原因,这样的原因可能更真实地反映这个地方的情况。”

要“柯南的眼睛”还是“发现美的眼睛”?

冲上热搜后,有不少网友主动为小红书辩护。“现在谁拍照还不修个图?明知道修图了那就要将期待值合理化,就像你发了自拍照,心里也要有数自己跟照片上不是一模一样。”

© 由 解放日报 提供

“其实旅行景点就那么几大类,关键还是自己有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市民张帆以网上流传的青岛“海边的天空阶梯”为例,在小红书分享的图片上,背景是大片的蓝天白云,女孩拾级而上,仿佛正走向天空。然而人们实际造访后发现,这就是海边架起的半截白色阶梯。“这样的阶梯装置很多地方都有,就是供人拍照用的。”张帆说,看到网上分享的照片,很多人可能就会想象海天一色清风徐来的美景,但理性看待照片就会发现很多信息是缺失的:“这样的照片我在家里天台上也能拍。这个地方值不值得去,那么我就会打一个问号。”

© 由 解放日报 提供

而另一个被吐槽的“滤镜景点”——武汉的府河湿地,图中草原看似一望无际,水洼点缀其中,但现实中就是河边一块草地。张帆坦言这是喜欢拍照的人“最擅长”的一种办法:“比如在上海小公园里怎么拍出春天大草原的感觉?只要让整个花圃塞满镜头看不到边界就好了。”

“与其说像侦探一样去打破滤镜,为什么不能学习这些网红博主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伍晴翊认为,如今不少人旅游是本末倒置,忙着打卡拍照,却忘记去发现和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以网上被吐槽为“滤镜景点”的一家甜品店为例,这个在小红书上被贴上“元气满满”“日系风格”的小店,其实是居民楼下的一家小店铺:“这样的小店上海也有很多,充满生活气息,本来也不算什么网红打卡点。我们经过的时候,有没有留心过梧桐树下的它们,华灯初上的它们,小雨中的它们?为什么自己不发现美、分享美,只能跟在人家后面去打卡,还要埋怨是‘照骗’?”

嬗变的“内容分享”,需要回归初心

小红书在文中反复强调,“坚信普通人帮助普通人”——让普通网友提供、补充信息,分享自身体验的感受,是此类生活信息平台当初得以立足的原因。

“这些平台刚刚有点名气时,还能看到许多真实评价,但这几年感觉看到的好评越来越多,但真假越来越难分辨。”市民盛焱对此类平台“又爱又恨”:“它们确实带来了城市中许多新鲜消费信息,但对这些平台越依赖就发现越不准。”

打开多款生活信息类APP,一些活跃的用户跨越多个平台,还留下联系方式专门用于“商务合作”。“所谓商务合作就是打广告,用我们的粉丝量为商家带流量。”某平台一位活跃的博主坦言,最初自己是真的分享生活消费点滴,有一定粉丝基础后便有商家主动邀请付费点评分享,到后来发展出首批“网红”:“你会发现这类平台上的网红,一开始都是‘毒舌’出名,后来都变成说好话了。”而随着“带货经济”兴起,“网红”职业化并日益形成产业链,“如果你看到好几个大V同时在推一个地方,别怀疑,就是付费推广。”

但比起传统媒体明确区分“内容”与“广告”“营销”,在这些平台上,用户几乎无法分辨。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需要在这些新兴平台上对广告、营销和内容分享建立区别。此外,一些平台在大数据算法上也会更倾向于粉丝量大的“大V”们,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应该增加随机的关联,“比如某一个网红景点的信息下,更多普通人的感受也能被看到,从而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责任编辑:李华)

上一篇:浙江余东村通过农民画“联姻”探寻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下一篇:厦门十年间悄然生变:如何从旅游网红城市变为产业新城?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最新文章

  • 厦门十年间悄然生变:如何从旅游
  • 从小红书道歉到景点滤镜,该如何
  • 浙江余东村通过农民画“联姻”探
  • 完善监管体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 旅游业者注意,统计数据显示短视

相关文章

  • 重庆大足:乡村旅游的两个新亮点
  • 河南内乡:县衙精彩演艺亮点多
  • 河南鲁山:青山绿水成景点
  • 河南:旅游锐意进取 真抓实干亮点
  • 河南孟津:从“景点旅游”向“全

旅游线路

  • 马来西亚沙巴5日5晚自由行
  • 普吉岛6日4晚跟团游
  • 长滩岛5日4晚自由行
  • 香港4日3晚自由行
  • 台湾8天7晚自由行

酒店推荐

  • 嘉鑫花园酒店
  • 南阳银都建国酒店
  • 南阳宾馆
  • 方圆快捷酒店
  • 永安曼福特

旅游租车

  • 现代索纳塔八代
  • 奥迪A6L
  • 八代雅阁
  • 雪佛兰新赛欧/自排/三厢

服务咨询

  • 点击这里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在线咨询
  • 客服电话
    136+83770180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4:00 周六 9:00-20:00

九州旅游网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 2002-2020 www.9zly.cn 豫ICP备17041366号-4,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355号
预订电话:136+8377018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24:00 周六 9:00-20:00 地址:河南 技术支持:九州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