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阳县巴阳镇,江边一片郁郁葱葱的柑橘树。 夏日清晨,行船于长江云阳段,碧波浩渺,水鸟翔飞,两岸青山,翠色欲流,初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壮美景象。 多年来,云阳人民植绿江岸、久久为功。从荒山秃岭到满目青山,长江两岸每棵树的年轮,都见证着这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作为万里长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云阳县加强库区生态屏障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撒播绿色,荒山变青山 上世纪50年代末,由于种种原因,长江云阳段两岸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到处都变得光秃秃的。 1958年,毛泽东同志视察长江三峡时,经过云阳县,看见长江两岸全是荒山秃岭,便对陪同的四川省、重庆市的同志说:“山上怎么没看到几棵树!” 这让当时的云阳颇为尴尬。于是,云阳开始在长江两岸撒播绿色,恢复森林植被。当年植树造林造了30万亩,现在保存下来16万亩松树和柏树混交林,当地老百姓一直称之为“领袖林”。 以“领袖林”为圆点,云阳县一届接着一届干,加强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库周绿化、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等一系列重点工程,成片的绿色快速辐射开去。 “在生态屏障区建设中,县里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全面把关负责项目设计工作,围绕‘一江四河’700公里库岸线,坚持把项目建设重点布局在长江干流及一级支流175米库岸线第一层山脊内,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应绿尽绿’的原则,突出‘三带’建设布局。”云阳县林业局副局长彭明说。 “三带”建设布局即在175米水位线以上的沿江区域建设库岸100米景观林带,主要栽植香樟、栾树、女贞等生态景观树种及芦苇、竹类等植物;在海拔300-600米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建设生态经济林带,主要栽植以柑橘为主的经济树种;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土地瘠薄区域建设生态防护林带,主要栽植柏木、桤木、刺槐等适生乡土小苗,基本实现了长江干流及四大支流绿化全覆盖,江岸的自然生态景观也由此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彭明介绍,为了确保成活率,该县全面推行“买林不买苗”模式,由乡镇、街道通过招标确定施工企业垫资造林、组织专业队造林和专业协会集中造林,一年栽、两年补、三年管、终验合格再付款。 通过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近年来,云阳县长江两岸的植被规模持续增长。 截至去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1%,长江干流森林覆盖率高达72%,支流达到55%。云阳长江两岸形成了一道绿色森林景观围墙,实现了阻隔污染物,拦截入库氮、磷,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库区的泥沙淤积等多种生态效应。 山青了、水净了、天蓝了,生态环境变美了——大自然给予了珍爱绿色的人们最宝贵的回馈。 青山变金山,“花果山”挂满“致富果” 盛夏时节,位于长江北岸的巴阳镇阳坪村,漫山遍野的柑橘树郁郁葱葱,青翠的果实隐藏在青枝绿叶中,如拳头般大小,显露出勃勃生机。 再过几个月,这里就会呈现出丰收的金黄色调,满目青山变“金山”。 阳坪村有种红橘的传统,但产量低、个头小、口味差、销路不畅,许多村民甚至想砍掉树,改种苞谷。 “靠山吃山,穷山也能变宝山!”阳坪村前村支书熊德富意识到,必须改变种植习惯,才能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于是,他四处求教,引入经济价值更高的柳橙树苗,并在自家果园进行嫁接改良试验。三年后,他培育的柳橙大丰收,并以高于红橘4倍的价格销售一空。认准了这条路的熊德富,开始向村民推荐,并把自家培育的上万株树苗,免费发放给各家各户。 熊德富病逝后,现任村支书刘永明又带领村民,在熊德富培育的品种基础上,继续进行改良。他还请来资深专家,定期在村里召开果园培训班,教村民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学习果园的现代管理。通过调研、考察,去年,村里又引进400亩晚熟柑橘新品种“沃柑”,预计明年投产增收。 除了柑橘林,在阳坪村,最常见的莫过于枇杷树,有“大五星”“解放钟”“白枇杷”等多个品种。 刘永明告诉记者,从1995年开始种枇杷,村民们就不断进行品种改良,目前已经改良过5次,哪个品种品质优、销路好,就种哪个,“看得到效益,村民种果树的积极性才高。” “打窝、放线、夯土、栽植,这满山的果园发展起来不容易啊!”62岁的阳坪村一社村民王槐杰说,最大的难点在山高坡陡、土地零碎,管护不易,打一次药要跑几块地,采收有时要背一个多小时才到公路边。 当初吃的苦都化为了今天的甜。村民柳会祥种了10多亩纽荷尔脐橙,亩产量2000公斤,每公斤4元,年收入近10万元。“种十多亩柑橘,等于养个儿子。现在我的吃、穿、用,都靠我的‘柑’儿子!”柳会祥感慨道。 陈利松过去在深圳富士康工作,看着老家满山的果树花香,他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2014年,回到村里的陈利松和几位老乡成立了果品公司,建起一座800立方米的冷库,还为村里开拓了网络销售。 近年来,阳坪村8个偏远地点约300余户农民,通过陈利松卖出了1000多吨柑橘和枇杷。 “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将生态资源转为产业优势。”巴阳镇党委书记王熳介绍,在海拔300-600米的缓坡区域,引导群众栽植经济林木,大力发展枇杷、柑橘两大主导产业。目前,全镇有枇杷1.1万余亩,年产6000吨,产值4000万元;柑橘1.2万亩,年产8000吨,产值3500万。去年,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00元,其中柑橘、枇杷产业占了一半。同时,镇里每年举办枇杷节,发展农家乐、果园乐,每年接待游客6万余人。 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绿水青山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云阳县果树面积达到37.1万亩,其中柑橘30万亩,李子、枇杷等地产小水果6.88万亩;水果总产量达到24.4万吨,其中柑橘20万吨。 柑橘产业已成为云阳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云阳也成功跻身我市柑橘产业生产重点区县之一,获得重庆市柑橘无公害产地区(县)整体认证。“云阳纽荷尔”获“中华名果”“重庆名牌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云阳红橙”“故陵椪柑”获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橘官堂牌”云阳柑橘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 以满山的苍翠做资本,以丰富的林果产品为资源,让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和谐统一于绿海之中,使生态文明走向更加宽广的领域。云阳县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正在打造“一江四河”沿岸优质经果林走廊,把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山水游、体验游、农家乐,下活“吃、住、行、游、购、娱”一盘棋,打造农民脱贫致富新业态。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绿色。守得绿水青山在,自有金山银山来,今天的云阳,正走在这样一条康庄大道上。 (责任编辑: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