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永城镇,游客漫步在农博园花海中。(资料图片)
“这几天,在我们这个农博园里,平均每天有500多名中小学生来这里学习和体验农耕文化。”日前,綦江区永城农博园执行部经理王堂龙说,“目前已经开发并开始接待游客的面积不到1000亩,但每年仅学生游客就有10多万人次。” “这个农博园是2011年开始建的。”永城镇党委书记马明讲起了农博园的“发展史”,当时,重庆主城一家公司来这里流转土地,建起一座玻璃大棚,在棚里种植各类供观赏的稀有蔬菜、水果,并在旁建起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 刚开园接待游客时,农博园还是“火”了一段时间,因为,到这里可以观赏到奇特的农作物品种,还可以吃到农家饭,甚至可以自己采摘一些蔬菜和水果。可是,随着这样的景点多起来,农博园就日渐冷清,甚至经营不下去了。 2015年9月1日,农博园易主,重庆乐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接过了经营权。“在仔细分析了农博园以前的经营得失后,我们意识到,农旅融合不能只简单地停留在观光休闲、采摘农产品等层面上,要从深挖农耕文化入手,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王堂龙称,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又投入资金,对农博园进行改造。重新改造后的农博园,农耕文化唱起了“主角”。 现在的农博园里,在田间地头设置了8个大类,总共64个农耕文化田园体验项目。游客在这里,可以学习体验耕地、种植、农家灶煮饭等农耕文化,甚至还能挑战野外生存。 6月24日是周末,家住渝中区的周家鑫夫妻俩,带着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再次来到这家农博园。 “我们是第二次带孩子来这里体验农耕文化了。”周家鑫说,在3个月前曾来过一次,一家人体验了石磨推豆花、柴火灶烧豆浆、点豆花、田间采摘新鲜蔬菜等,玩得特别开心。 “我们深耕出来的农耕文化,针对的就是这样的游客群体。”王堂龙说,每个周末,都会有不少的城市家庭,带着孩子到农博园里来体验农耕文化,他们中间很多都是“回头客”。 农耕文化还有一个独特的市场,就是中小学校的学生学农体验。王堂龙介绍,目前,农博园已与重庆主城区、綦江区境内和周边区县的500余所中小学签订了协议,把这里作为学生学农、体验农耕文化的基地。 因此,农博园为服务好这独特的市场,专门组建了接送学生的车队,配备了辅导学生体验农业种植、农家生活的老师。到农博园里来体验农耕文化的学生,不仅能在玻璃大棚里识别新奇的农产品,还能在基地里学习种植,感悟“粒粒皆辛苦”这句诗的内涵。 特别的游客群体和独特的市场,为农博园带来的是稳定的收益。王堂龙算了一笔账:一家3口到农博园来体验农耕文化,每人每天的消费在200元左右;学生游客一般是“两天一夜”时间,每位学生的消费是400元左右。“每年10多万的学生游客,再加数万散客,给农博园带来的稳定收入,确实是可观的。”
(责任编辑: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