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工程对其生活环境产生影响 针对9月25日的中华白海豚死亡事件,澳门生态学会会长何伟添表示,发现中华白海豚尸体的海边正是污水厂的排水口,而港珠澳大桥及新城填海等工程会对生物及海洋栖息地造成一定影响。 2009年底开工建设的港珠澳大桥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大型工程,其建设进度和施工情况广受关注。这座联通港珠澳的大桥将穿过白海豚保护区,对白海豚的生存构成了新的挑战。有评估报告表示,由于工程需兴建近500个桥墩,还需填海兴建人工岛及海底隧道,将会令白海豚失去一些重要的栖息地。施工设备产生的噪音和频密的往来船只机械噪音均会影响白海豚的觅食和活动。此外,施工期船舶的油污和碰撞、栖息地的破碎、对低栖生物的破坏等同样不容忽视。 针对港珠澳大桥建设对白海豚到底有没有影响的问题,陈加林说:“如果我说没有影响,没有人会相信,影响是肯定有的。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发现港珠澳大桥施工带来的影响,造成白海豚死亡的直接证据。” 珠海海事局局长李忠华对大桥建成后白海豚的影响持积极态度,“建设期间对白海豚的影响当然会有,但是大桥建好后,跨珠江口的高速船舶肯定减少,碰撞事件、排放的垃圾也会减少,对于白海豚的生存会有帮助。” 保护现状 保护白海豚就要保护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如今国际上对鲸豚的研究,尤其是对白海豚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据报道,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海豚做个体识别研究,也不过是从2011年才开始,距今只有一年半。 “相比起陆地生态系统,海洋受到的威胁可能更严重。”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教授王丁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华白海豚处于整个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它的生存情况代表着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状态。保护白海豚,不是要保护单个海洋物种,而是保护整个生态系统。 今年年初,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与中山大学携手合作,成立我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基因数据库,以了解不同白海豚种群间的关系,协助区内政府制定长远保育方案。基因数据库位于中山大学内,占地1200平方米,是目前我国存有最多基因样本、且覆盖率最全面的中华白海豚基因数据库,共存有120多个搁浅白海豚的内脏、皮肤、牙齿等样本,涵盖了大部分的白海豚热点水域。基因数据库的建立,为评估基建工程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中华白海豚保护策略。 有报道称,由于保护和修复白海豚生态环境方面的努力,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白海豚数量出现了恢复性增长态势。( (责任编辑: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