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区最早建村的村落是哪条?哪条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禾虫炖汤”“年晚煎堆”又是哪条村的特色美食?香洲区经过1年多的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目前区级普查已基本完成,形成《全粤村情·珠海市香洲卷》送审稿。据统计,一镇八街道60个自然村纳入普查范围。 对自然村落历史人文与现状进行全面普查,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性文化工程。很多自然村落在历经千百年岁月沧桑后顽强地生存下来,它们本身就是珠海历史的一个缩影,是不可多得的城市文化遗产。通过普查活动,将每一个自然村落的前世今生调查清楚,并向社会宣传、推介,这对抢救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据悉,在此次系统“盘点”摸查中,我市仅香洲区就有60个自然村进入历史人文自然村落名录,应该说,这是历史留给珠海的一笔宝贵文化财富。诚然,相对于那些声名显赫的历史文化遗存来说,散落在我市乡间僻野的这一个个自然村落,确实显得并不那么起眼,但从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自然村落所蕴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同样具有不可复制的稀缺性和唯一性,很多自然村落不仅可以从建筑风格、风土人情上寻觅到先民留下的遗迹,而且还与近现代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值得我们格外珍惜。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近300个自然村落在消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历史人文自然村落的保护工作同样也面临严重的挑战:一些传统自然村落在“造城”运动中被挤压,原有的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正在逐渐消失;部分村落因年久失修,古民居、古迹和文物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消失状态;有些村落虽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却过于倚重商业化开发,乱搭乱建乱拆给传统村落的原始风貌带来严重损害。这些迹象无不说明,抢救和保护历史人文自然村落,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保护好自然村落,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住一方乡愁。在自然村落急剧减少,原生态农耕文化景观渐成稀缺资源的背景下,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古镇古村“作古”,而是要以本次全面普查为新的契机,切实建立起政府牵头,民间机构组织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抢救与保护历史人文自然村落的规划管理工作,使其重新焕发新春。在此基础上,对自然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和自然生态风貌进行有序开发、科学利用,提升其存在的价值,使之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笔无形资产,在打造美丽乡村、促进旅游市场繁荣等方面,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李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