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郑州黄河南岸、母亲河畔,春和景明、鸟语花香;风清气正、游人如织,一派浓郁的大黄河旅游气息,扑面而来。 “景区积极响应郑州市委市政府把郑州市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号召,以项目为带动,建设一个文化、旅游和生态文明型景区。近年来,我们为了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打造舒适的游览环境,保护区域内的生态,陆续建设一批大型项目,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主要供水、旅游设施的改造,完成了景区网络的改造,为景区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负责人毛志明向记者娓娓道来。 项目是推进。 当前,景区正在建设的项目有:大禹山环境提升改造,水源地基础设施提升,黄河气垫船码头基础环境提升改造。另外,为了规范景区的管理,已经对景区南入口区域进行了拆迁,下一步将对该区域进行提升改造,同时玫瑰谷项目也已经落地,将于下一年春天开门迎客。为了进一步规范旅游管理秩序,景区正在谋划停车场外迁,目前该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已经编制完成。 通过这些高规格、全方位的改造,将使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得到完善,优化景区的空间架构,同时辅以旅游产业产品的调整,景区将彻底实现转型升级。 项目是抓手。 “在景区的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及时做到查漏补缺,及时做好相关项目的配套建设。同时,做好景区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编制等工作。”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金涛告诉记者。 文化就是生产力。 金涛表示,这些项目完成以后,我们将结合景区的规划,实施景区的封闭工程,重新规划旅游线路,引导游客更好地进行文化、旅游体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规划入手,从小的细节、到大的景观,增强文化格调,加大文化元素,融进文化气息。 文化是景区的灵魂。 “站在市场的角度,站在游客的角度,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文化、旅游活动,其产生的品牌传播效应、对游客眼球的吸引效应,以及对旅游市场的拉动效应,都是很明显的。”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旅游管理部门负责人王琳感触很深。 王琳说,2018年上半年,景区将结合节庆活动,积极做好对外营销和产品的立体式宣传,比如,有平面媒体,有户外广告,有网络展示,还有自媒体密集的传播。在四月的踏青季节,景区策划、开展了“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第二届风筝节”,活动以孩子游乐、体验为中心,让游客参与、互动,成为景区拉动春季旅游的一大亮点。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18年以来,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结合河南省旅游局、郑州市旅游局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成立专门小组,积极进行景区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比如:倾力打造广场文化演艺,加大文化、旅游和生态项目的建设,全都围绕着景区的转型升级,在做、在探索、在实践。 时不我待,天道酬勤。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时间紧迫感,不仅去周边优秀景区考察学习,也邀请文化专家来景区倾听其意见,主动和知名文化公司对接,向他们学习取经。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借脑借智,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一方面,景区以建设大项目为引擎,打造大旅游,拉动大市场;另一方面,依据现有的资源、文化,加大景区转型升级的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平台,精耕细作,力争把文化、产品、营销做得更扎实、更生动、更出彩。”王琳对记者感言道。 时代华章,盛世经典。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中华百位历史名人像”群雕即将落成揭幕,近期将与海内外的游客正式见面。为此,景区还特意请专业技术团队开发了名人雕塑微场景,让广大游客通过指尖就可以与先贤明哲们互动,轻松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气质与魅力。 另外,为了扩大“中华百位历史名人像”的品牌影响力,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还特别向郑州市民推出了“2018年60元游一年”的电子年票,以此作为景区回馈市民的一项文化福利,来宣传景区品牌、放大名人像效应,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增加景区炎黄广场上的文化氛围,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正在倾力打造“祈福拜祖”“桃园三结义”“力士脱靴”等文化演艺节目。 “我们将以全新的演艺方式,来解说文化、展示文化、传承文化,使景区文化丰富起来、鲜活起来、灵动起来。”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炎黄管理所所长张尧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满。 一幅充满文化、旅游和生态文明气息的大黄河之旅的美丽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