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桐柏县淮源镇陈庄村,让人眼前一亮: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四通八达的连户道路、鲜花环绕的文化广场、飞鸟蹁跹的村畔湿地、已经挂果的木瓜园,一个个苗圃、茶园,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犹如进入了世外桃源。
程湾和湾移民社区 淮源龚庄月季种植基地 淮源陈庄便民服务中心 新集苏庄美丽乡村 金色田园美如画 禺峰野茶园一角 青山脚下新家园 深挖内涵,让美丽乡村有文化 桐柏在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立足山区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不断丰富提升达标村、示范村建设的内涵和品质。坚持“五规合一”,充分利用现有山、水、园、路进行规划,做到慎挖山、慎填塘、少砍树、少拆房,保持乡村的农耕之美、田园之美、自然之美、传统之美,尽力实现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充分考虑人造景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因势而琢,进行“微创式”景观打造,着力打造富含桐柏山区韵味的美丽乡村。桐柏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古镇、古村,该县本着传承历史精髓的宗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盘古文化、佛道文化、淮源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注重融入文化内涵,使其印在墙上、刻在砖上、雕在门楼上,着力打造一村一景的文化景观。如,“盘古文化”——李沟村、“红色文化”——榨楼村、“佛道文化”——尚楼村、“淮源文化”——淮源村,不仅展示传承了桐柏传统特色文化,而且丰富提升了农村文化工程。科学规划布局,打造精品环线。该县结合桐柏优越地理条件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以国道、省道、县道为轴线,以达标村、示范村为节点,布局了东、中、西三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精品环线。东线以“红叶游”为主题,融合观花、赏兰、品农家菜等元素;中线以“佛道文化”为主题,融合观赏古刹、研习佛学、品尝禅茶、休闲养生等元素;西线以“淮源文化”为主题,融合祭拜盘古、淮源探幽、民俗旅游、生态农业等元素。该县2016、2017年度创建的80个达标村、示范村全部在三条精品环线沿线选取。 改善环境,让美丽乡村有颜值 该县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建设,并把环境改善植树造林与绿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推进“七化一拆”,加快环境整治和基础建设。今年以来,全县已有12个行政村完成“七化一拆”,有 6个行政村正在实施“七化一拆”。全县新硬化村庄及联户道路86公里,铺设生态砖3万平方米;新建花坛122个,在乡村干道两旁集中栽植风景树8万多棵,栽植绿化苗木20多万株;新安装路灯107盏;粉刷墙体12万平方米,改造墙头17800米;护砌清理河道16公里,塘堰清淤23口;改造规范各类线路32公里;清理垃圾18100方。推进“公共事业”,提升农村文明建设。围绕加强农村文教、科技、卫生服务,着力推进“一部一校一园一室一所一场”为主的公共事业工程,提升农村服务功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围绕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个重点村绘制文化墙和文化长廊,营造移风易俗、崇尚文明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全县新修建改造村部15所,学校6所,文化广场15个,绘制文化墙和文化长廊56处。推进“绿色产业”,构筑持续发展支撑点。该县依托山区生态资源优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植树造林、栽花种果等相结合,培育发展以观光游、采摘游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年以来,淮源镇仓房村、程湾镇栗子园村等9个村,吸引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发展特色产业园、休闲养生园等农游产业32处,带动100多户群众投身农游产业。做大做强传统产业,持续发展以茶叶、林果、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为主的传统绿色产业,全县共发展茶叶8.4万亩、林果30万亩、花卉苗木1.5万亩、中药材14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24个共90万亩。 集聚潜能,让美丽乡村有活力 该县倾力投入卫生整治,改善农村有居环境工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探索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财政资金引导、项目资金支撑、社会资本融入、农民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财政引领机制,今年全县已投入奖补资金1200余万元;实行政策项目整合机制,与精准扶贫、传统村落保护、农综开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等项目相结合,累计整合项目资金5500余万元;实施社会资本融入机制,吸纳旅游开发、休闲养生等各类项目21个,累计注入资金4900余万元;争取国开行项目资金2.32亿元,扶持34个贫困村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突破1.5亿元。探索完善垃圾污水处理机制。农村垃圾处理采取农户清扫、保洁员收集分类、村组转运、县乡垃圾场处理的四级联动模式,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车走场清。全县共建设乡镇垃圾处理场17处。农村污水处理做到源头治理,在人员较少的村庄建设分散式湿地、无动力厌氧等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在人口较多的村庄建设标准化污水处理设施。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卫生改厕600户,埋设雨污分流管网120余公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处。探索完善专兼职保洁机制。研究制定了《农村卫生保洁管理办法》,以政府购买保洁服务为主,已聘请专业保洁服务企业27个,各行政村聘请村级保洁员1445人,政府购买农村保洁服务模式覆盖面达60%以上。探索完善督评机制。按照“县查乡、乡查村、村查户”的三级联查模式,实行“周检查、月通报、季讲评”的办法,加大农村卫生督查力度。开展“星级卫生户”评选和卫生村组创建活动,对保洁质量高者悬挂清洁星级标志。 (责任编辑: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