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军历史陈列馆开馆仪式 摄/刘陵波 参观红军街 摄/刘陵波 摩围山日出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摩围山因生态而火。其峰峦叠嶂、峡谷纵横的自然景观,使这里成为全市颇具代表性的高山盛景。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座雄奇的大山背后,还隐藏着许多红色基因——走出了彭水的第一位共产党员;留下了珍贵的红军留言条;上演了惨烈的马头山战役。 探索这些红色记忆,你会发现一座不一样的摩围山,体会到这里深沉厚重的红色魅力。 红色记忆》》 一位传诵至今的共产党员 至今,彭水民间仍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共产党人金刚身,面对强敌心不惊,一脚踢翻审判台,痛骂狗官土劣绅。”说的正是彭济民。 彭济民,彭水的第一位共产党员。1902年,出生在摩围山麓的茶园乡;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秋被地方当局逮捕入狱,并惨遭杀害。 1924年秋,滔滔乌江边,巍巍摩围山下,古色古香的小亭子“绿阴轩”内,一位年轻人的慷慨陈词,让过往百姓深受震撼:“乡亲们,中国现在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饱受封建官僚、土豪劣绅的欺凌压榨,我们亟须变革现实,解救自己!” 说这话的就是彭济民。1918年,彭济民考入重庆川东联立师范学校。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他在川东联立师范学校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运动。1923年在重庆受萧楚女等传播的革命思想影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春,到涪陵省立第四中学校教书。是年底,受组织派遣回彭水县开展革命活动。 回到彭水的彭济民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立即组织进步青年,开始传播革命思想。擅长音乐的他还以在绿阴轩演奏小提琴为幌子,以“文艺活动”为掩体,开展革命活动。 1925年的一天,在彭水的一间陋室里,彭济民小心翼翼地取出秘藏的党旗,贴在墙壁上,和内弟黄协雍一起,举起右手,庄严地重温了一遍入党誓词。彭水的第一个党小组建立了。 党小组成立后,以军阀、官府和土豪劣绅为主要打击对象,宣传革命真理,反对压迫剥削,夺取税收权,创办新学校,组织“抗捐大同盟”,在彭水掀起一场场反帝反封建和反军阀的革命运动。 “抗捐同盟会”组织发动学校师生罢课、城镇商人罢市、农民进城抗议,动员工、农、商、学各界人士参加,迫使川黔军阀不得不作出让步,下令停止派捐。 党领导的这次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也极大提高了广大彭水人民的政治觉悟和革命热情。 1928年秋,彭水团练局长熊仁山等人不甘心在抗捐运动下屡屡受挫,便密谋发动反攻,彼时已是中共彭水特支委员的彭济民在茶园乡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彭济民大义凛然,最终壮烈牺牲,时年27岁。 一张质朴的红军留言条 沿黄家镇的入村便道一路前行,翻过一连串的坡坡坎坎,就会看到黄堂远家的院子。这座百年老宅因为正门上张贴的一张红色字条,很是惹眼。这并非一张普通字条。 83年前,一群特殊“客人”借宿黄家,留下了一张字条。83年后,黄家人将字条复制出来,贴在门上,希望子子孙孙永为传承。 1934年5月,红三军在贺龙率领下,冒雨攻打彭水县城。占领县城后,部队进入苗汉杂居的黄家坝地区,准备借宿。但由于当地反动派造谣,不少群众逃到外面躲了起来。黄堂远的父亲黄学珍也是如此。 因此,当饥肠辘辘的红军战士进村时,连个买东西的地方都没有。迫于无奈,红七师机炮连一排的一群战士推开黄学珍家大门,生火做了一顿饭。 3天后,战士们随大部队继续长征。离开前,他们在门壁上留下了一张字条:“老板,我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葱,烧了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 “不仅如此,我父亲告诉我说,他回来后发现,家里水缸水是满的,屋子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黄堂远说。 感受到“这些兵”的不同,黄学珍决定留下这张字条。 “当时国民党军队在村里实行‘保甲制’——与红军有关系的人会殃及邻里。”黄堂远说。而留言条的纸很薄,贴得又结实,不能硬撕,情急之下,黄学珍买回一幅年画贴在留言条上。 就这样年复一年,门壁上的年画始终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埋藏在年画下的秘密和涌动在黄家人心中的感动。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的鞭炮声中,黄家的这张留言条得以“重见天日”。留言条的故事也慢慢流传开来。 1958年,黄学珍将门板与字条上交,如今已移交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一场惨烈的马头山战役 彭水地处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的大山深处。因其地势险要,在西南战役期间,这里是实现战役意图的重要节点。二野11军、12军,四野47军均在彭水浴血奋战,突破“乌江防线”,奠定了西南解放的基础。 彭水血战中,最悲壮的是摩围山上的马头山遭遇战,解放军遭敌伏击,伤亡较大,其中12军36师参谋长安仲琨壮烈牺牲,是整个西南战役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海拔约五六百米的马头山在彭水南部的高山峻岭中只算一座丘陵,其地理位置却相当重要,因为它是彭水早年通往贵州的官道必经地。 从马头山往北,即朗溪乡的双山。双山地势高峻,一面是陡坡,一面是悬崖,下临阿依河,与黄家坝遥遥相对,易守难攻。 1949年,宋希濂集团在这一带布置“乌江防线”,由敌第2军第9师担任阻击。第2军是蒋介石黄埔起家的嫡系之一,由黄埔军校的两个教导团扩编而成。 解放军进攻部队是二野第12军,军长王近山是刘邓麾下一员大将,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 1949年11月17日晨,马头山战役打响。 据彭水县党史办公室主任任永松介绍,11月16日,我12军36师108团从龚滩突进乌江西岸后,进入贵州沿河县,其1营、3营和团直部队经金竹山进入彭水朗溪乡,于当天深夜顺利通过马头山和阿依河上的舟子沱哨卡,抵达黄家坝。 17日6时许,108团后续第2营、师侦察连及师参谋长安仲琨率领的指挥所和电台由贵州进入马头山。2营前锋6连在马头村村民杨显中家吃完早饭,正准备出发,安置在牛圈里的哨兵发现敌哨兵,一声枪响,引发血战。 激战中,安仲琨率师侦察连由马头山西面山沟绕道布置第二道防线时,一枚炮弹袭来,弹片击中腰部,安仲琨壮烈牺牲。 马头山打响的摩围山血战,鏖战3天,彻底击溃了敌军意志,充分展现了解放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红色传承》》 “红色之山”的精神传承 时光流转。回首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能够为今天的彭水留下些什么? “摩围山红色文化积淀深厚,深度挖掘这些文化的价值,将使摩围山旅游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也能使红色精神在巴山渝水间广为传承。”彭水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青瓦木窗、连柱接壁、石阶相通……摩围山麓的黄家镇,一条始建于清代嘉庆时期的老街,如今游人如织。 这里是彭水县为传承红色文化着力打造的红军街。 83年前,红三军司令部就驻扎在这条全长约300米的老街上,这里留下了贺龙元帅的身影,也留下了鲜明的红色文化印记。 为保护历史建筑原貌,留住记忆和乡愁,黄家镇按照“古朴、庄重、环保、整洁、规范”的标准,对周边民居的房屋建筑、卫生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文化传承等项目实施改造、整治修缮、保护开发,让这里成为摩围山红色旅游的重要地标景点。 红色旅游崛起,有力促进了当地村民脱贫增收。未来彭水县将以红军街为依托,着力将黄家镇打造为旅游小镇。 不仅是红军街,黄学珍的三合院民居也随着红色文化的挖掘,被改造为红军历史陈列馆。 为将红军的优秀精神传扬给子孙后代,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红军严明纪律和为民护民的革命传统,彭水对红三军第七师驻地旧址进行了修缮。彭水县党史办公室主任任永松表示,重庆红军历史陈列馆的开馆,更好地传承了红色历史,弘扬了长征精神,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党群、干群凝聚力的重要载体,是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构建党风廉政建设体系的重要举措,更是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 有红色记忆,有红色传承,摩围山于是成为一座“红色之山”。如今,这里有红军历史陈列馆、红军街、彭济民烈士旧居、安仲琨纪念亭、马头山战斗纪念馆、马头山烈士墓、笔架山烈士墓、文武堂烈士墓、马头山战斗遗址、何家盖战斗遗址、舟子沱战斗遗址、文武堂战斗遗址等众多革命纪念场地。红色精神,在此传扬不息。 (责任编辑:梁丽) |